“只要我在岗一天,就要为家乡做实事,把村里建得更好,让乡亲们生活得更好。”马山县古寨瑶族乡古棠村党总支部书记潘晓梅说。
从一名村医到村干部,再到村党总支部书记,她带领瑶乡人民摆脱了贫困,踏上了乡村振兴之路……潘晓梅是南宁市最美巾帼奋斗者、全区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自治区优秀党务工作者,心怀“国之大者”,和乡亲们一起建设美丽村庄。
躬身扶贫促发展
“我在村里行医时,看到很多乡亲还挣扎在贫困线上,村里的基础设施很落后,就希望自己能为家乡做些实事。”潘晓梅说。
2017年8月,潘晓梅参加古棠村的村“两委”换届选举,并以最高票数当选村党总支部书记。
上任后,潘晓梅积极摸清古棠村“家底”:国家级深度贫困村,没有村级集体经济,没有合作社,8个屯未装路灯,4个屯道路未硬化,4个屯仍缺水……“面对这种状况,我深感脱贫任务艰巨和责任重大。”她说。
当时,作为深度贫困村,古棠村获得上级扶持资金。对于资金的使用,潘晓梅决定“靠山吃山”发展产业,为古棠村打下稳固“江山”。
“先从大家熟悉的养殖种类入手,发展瑶山特色生态鸡。”潘晓梅购买了2000羽鸡苗,开始了首批瑶山生态鸡养殖。为了节约成本,她和班子成员亲自上阵,主动承担起平时的管理和喂养任务。同时,她积极开拓销路,与后盾单位南宁团市委签下订单协议。古棠村委每上市一批瑶山鸡,后盾单位就订购300—600只,其余的则运至南宁市少年宫扶贫产品展销点销售。
短短两年时间,仅是瑶山生态鸡养殖项目,就为古棠村集体经济增收19万元。
扎根基层引活水
地处马山东部大石山区深处的古棠村,每到冬季缺水现象就非常普遍。其中,提估屯缺水尤为严重,以致许多外出务工的青年逢年过节都不愿回乡,即使回乡了,也只住在乡镇的招待所里。
古棠村不仅范围大而且峰丛林立,需要铺设的输水管道很长,经费缺口大。从争取上级人饮项目扶持资金,到随专业团队勘察并将供水工程定在拉怀屯,再到利用夜晚休息时间入户劝导村民支持,最后和施工队一起把水管拉到农户家门口……为了解决缺水问题,潘晓梅夜以继日地奔波着。
2019年12月,马山东部大石山区第一个集中供水工程——古棠村集中供水工程建成。自此,提估等4个屯的1300多人终于告别了靠天吃水的日子。
“供水工程的水压很大,经消毒过滤后,水质更好了,用水更安全了!”拉怀屯村民蓝佳志说。2021年,依靠供水工程,蓝佳志养了4.6万只鸭子,纯收入23万元。
心系家乡谋未来
义务教育实现全覆盖,全村零辍学;危房改造100%;产业从无到有,建设蚕房1500多平方米,流转75亩土地种桑养蚕,瑶山生态鸡养殖渐上规模;成立7个合作社,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从0到44万元;人均纯收入从2015年底的不足2000元,到2021年的1万元以上;2019年,古棠村实现整村脱贫……这些变化,是潘晓梅5年来致力于改变家乡落后面貌交上的答卷。
说起对村里未来的规划,潘晓梅信心满满:“正在打造琴榜屯琴榜山生态农业和休闲旅游项目。”
琴榜屯是古棠村一个深藏在“云端”的自然村,平均居住海拔787米,是马山县平均居住海拔最高的村落。9年前,这里曾是马山县唯一不通公路的自然村。几年来,潘晓梅和村民一起肩挑泥沙手扛石,硬生生“抠”出了一条6公里的“天路”,还种上了漫山遍野的向日葵,成为马山乡村旅游新晋打卡地。
看着琴榜山那一片金色的向日葵花海在蓝天、白云、碧树的映衬下格外艳丽,许多游客流连忘返,潘晓梅笑了,说:“每当工作得到村民的肯定, 感觉超‘燃’。”
(来源:南宁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