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处理…

党的二十大代表——村支书晓梅的奋斗故事② 有事找支书

2022年11月10日

作为一名党支书,来往于乡亲邻里之间,处理各种琐事是这个职位的工作常态。很多人觉得,鸡毛蒜皮事儿处理起来麻烦,处理好了也没什么成就感,但对潘晓梅来说,处理好了乡里乡亲的小事,才能办成村里的大事。

2017年上半年,潘爱煌老人因为不适应与儿子在外地的生活,搬回古棠村拉垌屯。老房子年久失修,家中儿女愿意出钱为老人修建新房,但却遭到了屯里其他村民的反对。

原来,2004年拉垌屯自筹资金修建屯路时,潘爱煌户由于长期在外地居住,没有出人出力参与修建,同屯人因此对潘爱煌一家人产生了不满。如今潘爱煌家要建新房,屯里群众不允许潘爱华家施工车辆踏进屯路半寸。

无奈之下,80多岁的老人含着泪找到了潘晓梅。晓梅二话不说,进屯开展工作,这下,村民把怒火烧到了晓梅身上。

潘晓梅:他们说有一个人骂了你两天两夜,我说骂我不要紧 只要能解决这个问题就行了。

2018年9月中旬,台风“山竹”影响马山,潘爱煌家侧屋的简易洗澡房塌了一半,所幸老人没有受伤。那几天,稍有刮风下雨,潘晓梅就坐立难安。

潘晓梅:她儿子也没有办法,沟通不了。回自己家都要晚上偷偷回去,我们再不关心她,就没有人关心她了。

只要有1户住危房,全村就脱不了贫,这是“两不愁,三保障”、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底线任务,明确了这条底线,潘晓梅一有空就和第一书记、村委干部往拉垌屯跑,借着开展“流动夜校”一方面宣传扶贫政策,一方面帮助老人逐渐化解矛盾。同时,为潘爱煌老人申请危房改造项目。

村主任:反复多次来,第一次来不行,第二第三次来了好多次。晚上来,施工的时候也来。

渐渐地,反对的声音少了、小了。2019年,在危房改造政策支持下,潘爱煌老人获得7.5万元资金补贴,终于有了稳固的新家。

潘晓梅把自己村里的乡亲当作家人,将村里的老人和孩子当作亲人,哪位老人生活情况、身体情况怎么样,晓梅心里有数,哪家小孩在哪里读书,晓梅了如指掌。曾经有一个与潘晓梅女儿年龄相仿的男孩,16岁辍学打工,饱受社会艰辛后回来找到潘晓梅,晓梅和第一书记帮助他重返校园。现在,男孩已经升上本科,有了崭新的生活。

近几年,在第一书记和后盾单位的帮助下,古棠村通过多方筹集约120万元举行了上百场爱心助力山区学生“圆梦大学”等公益活动,资助全村21名大学新生每人5000元,为271名70岁以上老人赠送暖冬棉被及爱心慰问金。

“有事找支书,问题好解决”成为古棠村民的共同概念。长年为乡亲奔波,为村民忙碌,难免忽略了家庭,但当我们问晓梅,如果条件允许,还会继续当党支书吗?你听她怎么说——

潘晓梅:我既然选择了这个位置就要做好,我已经离不开这份工作,我已经离不开我的群众,离不开我的村民。

(记者:程璐 黄慧玲 周文高 黄利坚 实习记者:石森 唐运鸿)

上篇:马山县初步实现学生健康成长与弘扬传统文化“双向奔赴”会鼓山歌润童心
下篇:公益广告·文明健康 绿色环保
分享到

© 2022 马山时讯
制作单位:53BK.com

↑ TOP


http://www.mashantv.com/Content/weixinlogo.png
马山时讯
http://www.mashantv.com/content/2022-11/10/004177.html
马山时讯电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