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鹏飞(左)在田里查看作物长势
卓鹏飞(中)
·开篇语
劳动托举梦想,奋斗书写华章。在马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进程中,涌现出一批勤勉敬业、锐意创新、乐于奉献的优秀劳动者,他们脚踏实地、奋力拼搏,用奋斗书写新时代劳动者的责任和担当。
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进一步激励和鼓舞全县广大职工以优秀劳动者为榜样,凝心聚力、开拓创新,积极迈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在第134个“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马山县总工会联合县融媒体中心开设“弘扬劳模工匠精神”专栏,集中宣传报道我县各行各业各条战线优秀劳动者的典型事迹,奏响“劳动光荣 创造伟大”的时代强音。
希望全县广大干部职工以优秀劳动者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勇担使命任务,求真务实、爱岗敬业,在平凡岗位上续写不平凡的故事,以不懈奋斗书写新时代马山篇章。
第一篇
助力乡村振兴的致富带头人
——记2023年南宁市劳动模范卓鹏飞
卓鹏飞,男,汉族,生于1984年,今年40岁,现任马山县香格里种养专业合作社负责人,2023年被评为南宁市劳动模范。他看似普通,却有着一股吃苦耐劳、永不言弃的韧劲和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的闯劲。在党的好政策的鼓舞下,他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发掘家乡资源,通过不懈努力,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情系故土,返乡投身脱贫攻坚事业。卓鹏飞是土生土长的马山人,2008年大学毕业后,他曾在广东中山市第二建筑设计院等单位任职。虽然身在异乡,但他一直都怀着一颗建设家乡、造福家乡的赤子之心。2015年,为响应党中央号召,他毅然辞掉高薪工作,返回家乡马山县,投身到脱贫攻坚战中,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家乡人民摆脱贫困、致富奔小康贡献力量。返乡后,经过多次深入乡镇、村屯考察调研,实地了解农村情况,倾听乡亲们的需求,他决定通过发展种养带动乡亲们脱贫致富。他走访了解到,在马山种植百香果潜力巨大,便打算带领乡亲们种植百香果。但当时乡亲们对百香果不是很了解,虽然当时马山周边县份已经有村民通过种植百香果获得了可观的收入,但乡亲们仍有顾虑,不敢盲目大规模种植,比较乐意把土地流转出来。于是,卓鹏飞在马山县古零镇石丰村旧石屯使用流转闲置的360亩土地种植百香果,同时成立了马山县香格里种养专业合作社。合作社以产业为中心,通过土地租金、劳务收入、年底分红等方式联农带农,增加周边村民的收入。合作社成立后,村民们种植百香果的热情被带动了起来,但是怎么销售出去又成为了一道难题。卓鹏飞了解这一情况后,经多方沟通交流,跟深圳客商合作成立快速销售百香果的电商平台“第八生产队”,把各乡镇散户种植的百香果进行统一收购后再通过电商销往全国各地,有效解决了果农种植百香果销路难的问题。几年后,在卓鹏飞的努力下,当地百香果产业发展越来越稳定。通过流转土地、雇请工人、传授技术等途径,当地乡亲们在家门就可以务工。据统计,卓鹏飞带动乡亲们累计种植百香果500亩,合作社每年增收120万元,带动乡亲们每年人均增收1.2万元。
务实肯干,紧跟市场转变经营思路。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变化,2017年,卓鹏飞将石丰村旧石屯百香果基地转为沃柑种植基地,经济效益有了新提升,打开了一条新的致富路。2018年,市场嗅觉敏锐的他发现粮食和蔬菜市场前景可观,又跟几个有投身乡村扶贫产业志向的朋友一起在林圩甘豆村、黄番村以及百龙滩镇勉圩村、南新村发展粮食及蔬菜种植基地700多亩,提升当地种植业的效益,帮助当地贫困群众解决就业问题。2020年8月份,他又在白山镇兴华村建设蔬菜粮食生产基地400亩,并通过实施“冬种蔬菜夏种粮”土地轮作模式,促进土地资源实现科学合理利用和效益最大化。
不断创新,倾力投入助农增收。2022年,卓鹏飞采用以点带面的方式,开始在白山镇、周鹿镇、古零镇、永州镇大力发展玉米制种及水稻制种产业。经过不断尝试,制种土地面积逐渐扩大,截至2023年底,水稻制种土地面积已达1600亩、玉米制种土地面积达3300亩。卓鹏飞经营的5000多亩基地,每年土地租金支出336万元,农户通过流转土地每亩每年增收550-1000元;基地聘请11名脱贫人口为固定生产管理人员,每人每月工资3000元至5000元不等;基地所涉及的白山镇、周鹿镇、永州镇、古零镇等4个乡镇10个村屯每日用工总量达300人次以上,其中脱贫人口有100人以上,每人每月工资1500元至2700元不等,使每户每年增收1万元以上。卓鹏飞计划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继续扩大种植面积,增加合作社成员,带动更多的乡亲们增收致富。
创业是艰辛的,同时也是幸福的,广阔的农村天地大有可为。卓鹏飞说,他现在最大的奋斗目标是带领更多的乡亲们共同致富,为家乡建设多尽一份心多出一份力。
(来源:马山县总工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