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国第41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为生动展现新时代教师践行教育家精神的卓越风采,县融媒体中心特别推出 “躬耕杏坛育桃李,笃行不怠谱华章”优秀教师系列报道。我们通过讲述优秀教师代表的故事,看到教师的坚守与付出,激励更多教育工作者见贤思齐,共同投身教育强国建设的伟大征程,也借此向所有默默耕耘在教育一线的 “筑梦人”,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在马山县白山镇城北小学的校园里,有这样一位老师,她用二十多年的时光,把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从田埂上的老人口中带到了孩子们的课堂。她既是音乐教师,也是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更是无数孩子心中的“歌声守护者”。她就是城北小学音乐教师钟兰春。
走进城北小学的音乐教室,孩子们分成三个声部,歌声此起彼伏——高音如清泉,中音如温风,低音如厚土。钟兰春老师站在讲台前,目光专注而温柔,她的手轻轻一挥,歌声便像一条流动的河,穿过教室,流向远方。
城北小学音乐老师钟兰春:三声部民歌我们了解的比较少,传唱的广度也比较浅,为了把这个文化传承下去,我就觉得要从我们校园从我们孩子做起。除了我们传承之外,我们还应该创编更多更好、更优秀、更经典的民歌,希望我们的孩子们都能喜欢这个三声部民歌,而且会唱这个三声部民歌。
钟兰春告诉记者,刚接手传承工作时,条件简陋,没有现成教材,也没有合适的记谱方法。为了让孩子们更容易学会,她自创“汉字记比音”乐谱,将抽象旋律转化为鲜活汉字;又将传统民歌与现代五线谱结合,对歌曲进行降调改编,让更多孩子轻松、自信地演唱。
城北小学四年级学生黄靖雯:我以前不会唱三声部民歌,自从跟钟老师学以后,我就会唱三声部民歌了。现在在学校合唱团担任高声部,之前我都听不懂,跟钟老师学以后,我觉得它很好听,家乡的歌很好听。
除了课堂教学,钟兰春还带领孩子们参加“小黄鹂杯”等比赛,登上央视舞台。她编写《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校本教材,推动民歌走进全县多所学校,并发起“三级辐射”机制——培训音乐教师、送教下乡,让壮族民歌的种子在更广阔的土地上生根发芽。
城北小学副校长韦莲:钟兰春老师很热爱教育事业,多年来致力于传承和弘扬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她对待工作非常认真、负责,每天都坚持给孩子们排练,一次次地带领着孩子们站上了大舞台,让孩子们变得越来越自信、有活力,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她这种爱岗敬业的精神感染了我们,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在她的带领下,学校在各级各类比赛和展演中屡获嘉奖,其中包括2024年县级校本课程二等奖、“最美山歌作品奖”,以及在广西第八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获得的美育改革创新优秀成果二等奖等多个荣誉。二十多年来,钟兰春用歌声唤醒了孩子们的文化自信,也让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她的故事,是壮乡教育的一段动人旋律,也是教师节里最美的乐章。
(记者:黄玥 朱建霖)

